王春远:想爬到云上给大地泼水
8月18日,王春远像平常一样拿着土钻和土盒走进他熟悉的农田里,取土样、查看作物长势、认真记录。熟练的动作、专注的目光,折射出他近10年的农业气象工作经验。此时,被蜘蛛网、虫子、花粉、玉米叶折磨得大汗淋漓的笔者只想赶紧逃离这个“露天大桑拿”之地。
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地区持续出现晴热少雨天气,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成,部分乡镇偏少6成。高温又加快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散,导致土壤墒情迅速降低。庄河县是农业大县,农田面积140余万亩,受伏旱影响的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高粱、花生、谷子等,其中玉米正处于籽粒灌浆期,是需水的关键期。旱情较重地区的玉米植株矮化明显,叶片由下而上干枯变黄,结实率低,玉米秃尖现象严重,灌浆成穗困难。
面对严峻的旱情,土壤墒情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王春远铆足干劲投身于墒情监测和旱情调查工作中,他对笔者说:“这种时候,基层农业气象数据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希望我的努力能够为农民做些什么。”采访期间,正好赶上他在进行玉米大田的观测、取样工作。偶然看到王春远红肿的右手,才得知这是他16日去受旱较重的北部山区调查灾情时,被闯进玉米地里的大马蜂蜇伤了,挂了好几瓶“吊瓶”才稍微消肿,现在握拳还有些费劲。王春远告诉笔者,从事农气工作以来,被昆虫“攻击”很正常,遇到蛇都不稀奇。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在一次暴雨灾情信息收集工作中,他和同事进入一座受淹非常严重的蔬菜大棚,刚照了几张照片,被雨水长时间浸泡的后墙突然在他们眼前坍塌,支架也跟着倾斜了。“幸亏墙是向外倒,只是刮破点皮,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有些后怕。”
从20岁的大男孩变成现在同事口中的“大哥”,从事气象工作25年来,地面观测、行政执法、廉政监督、人工影响天气、财会,哪里都有王春远忙碌的身影。他说得少,时刻保持着一位“老同志”的谦虚精神;他做得多,时刻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带头作用。2012年,庄河市气象局被列为中央财政“三农”专项建设实施县、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农气科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看到他笔记本上满满的工作安排,笔者忍不住问他:“你的任务这么多,还都是些幕后工作,也不给奖励或是奖状,有没有觉得辛苦、委屈?”“不管幕前还是幕后,我只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作物长势好,我跟着高兴;作物受旱,我恨不得爬到云上去给地里浇水!”王春远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