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推气象为农服务
天津市静海县副县长 于树民
多年来,天津市静海县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为静海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气象保障。近年来,静海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我县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从政策上给予气象工作大力支持。目前静海县气象为农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两个体系”建设已初显成效。
静海县气象局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依托专项资金,积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全县布设了181套气象预警大喇叭终端和30块LED电子显示屏,并将2000余名用户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数据库,定时发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农用气象信息等,为各级政府领导科学决策和百姓及时获取气象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天津的农业大县,静海县近年来大力发展都市型、观光型现代化农业经济主体。县气象局准确把握切入点,在县重点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和林海示范园区布设了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和实景监测系统,基本建成了涵盖多种种植模式和棚室结构的小气候监测数据网络。静海县气象局不断丰富为农服务产品,制作的一系列服务产品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获得了政府领导和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此外,气象部门不断拓宽服务思路,探索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向政策性农业保险方向延伸,提高了理赔时效,简化了理赔手续。
在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方面,县气象局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每年定期对400余名气象信息员、协理员分层级开展培训,对静海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静海县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气象局作为政府的职能组成部门,要继续加强社会管理,切实履行好所承担的职责;要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为领导决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气象保障;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信息发布综合平台,编辑发布农口各部门的各类涉农便民信息,使其成为政府服务百姓的窗口;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为农服务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增强静海县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2014年,静海县气象局一方面继续承担了中国气象局“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天津市气象局“十二五”重点项目“天津市为农服务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实施单位,县政府将从项目匹配资金和气象设施运行经费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县政府计划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实施意见,通过进一步扩展大喇叭、显示屏的覆盖面,增加小气候监测网的布点密度等,使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县政府将在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气象工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对乡镇的绩效考核,将气象事业发展和设施维护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还将积极推动迁址新建工作,努力提升气象现代化综合水平,促进静海气象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争创全国先进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