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天机”觅甘霖 ——南阳人工增雨抗旱保秋收侧记
8月29日,河南省南阳市的上空雷声轰鸣,一场久违的雨水正在酝酿。
随着一枚枚增雨火箭弹直入云霄,几分钟后,甘霖洒落大地。这场由气象部门邀请而来的“及时雨”,滋润了大地,更滋润了南阳千万百姓的心田。
实际上,这已经是8月份以来,南阳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开展的第四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
南阳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自6月底开始,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全市约49万公顷秋作物不同程度受旱。持续蔓延的干旱炙烤着农田,也同样炙烤着南阳市气象工作者们焦急的心。
“抗旱保秋是当前气象部门的头等大事,气象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增雨作业。”南阳市气象局局长王军早在干旱初期,就已做好部署,全市气象部门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成立6个抗旱工作小分队,深入田间实地调查测量,向农民朋友提供抗旱科技知识,与省气象台加密会商提高预报准确率……南阳市气象局的抗旱工作一刻也未停歇。
8月27日,根据市气象台经多次会商预报,8月29日至9月1日,全市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对流性降水。
29日凌晨,南阳市气象局灯火通明。“雷达回波显示现在适合增雨!”得到气象预报专家的建议后,南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迅速联系空域准备增雨。一切就绪后,王军果断下达作业指令,一时间,高炮、火箭弹齐发云霄。
“唐河已经下雨了,雨势不断增大!”“桐柏这里下雨了,雨越下越大!”随着一个个捷报传来,大家欣喜地鼓起掌来。
“这雨太宝贵了,地里的玉米终于有救了!”唐河县桐寨铺镇种植大户赵小伟告诉笔者,当天夜里听到外面的雨声,他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
同样一夜未眠的还有王军。次日一早,他就带着《重要雨情信息专报》等材料到市政府汇报人工增雨作业情况,政府领导纷纷表示肯定。
其实,南阳市气象台早在半个月前就通过中尺度预报模式系统对降雨进行了基本“定位”,随着时间临近,经省、市气象台专家多次会商,市气象台提前两天再次成功预报降水具体时段,捕捉“天机”,为开展人工增雨打好了提前量。
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下,8月29日至9月1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达119.4毫米。9月1日,南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解除了全市抗旱应急Ⅲ级响应。持续近两个月的旱情终于彻底解除,南阳市气象部门也交出了抗旱保秋气象服务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