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田间地头的三支“气象服务队” ——安徽省宿州市秋粮生产专题气象服务侧记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周寨镇。8月的宿州大地,骄阳似火,秋粮堆浪,瓜果飘香,到处呈现出幸福、祥和的丰收胜景。“力尽不知热,但惜秋日长”。田间地头处处闪动着三支热情洋溢的“气象服务队”的身影。
气象预报助农队
“立了秋,挂锄钩,其实不然。立秋后,我们村的主要秋作物如玉米、大豆、红薯等进入生长后期,也是决定秋粮是否丰收的关键期”,周楼村村民吴明告诉记者,“这次天气预报很准呀!说几点下就几点下,说几点停就几点停,气象台快成雨神了。”为全力做好秋粮生产的气象服务,市县气象台每天早晨8时及时发布“立秋”期间五天滚动预报;每周一定期天气预报会商;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报纸、微博、网站、显示屏等平台,多种形式传递气象服务信息,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并利用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等气象现代化设备,加强各类灾害性天气的跟踪监测;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将气象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让政府领导、农民朋友和广大农机手,及时掌握“立秋”时节最新气象信息,帮助农民朋友在最佳的时间进行夏收、夏种、晾晒、储藏。从8月1日开始到7日,宿州气象共发布专报5期,专项短信服务34条,发布大雾预警5次。唱响了一曲服务“秋粮生产”助民赞歌。
人工增雨支农队
“真是太感谢气象局了,要不是他们搞人工增雨,俺这15亩地的玉米都旱死了啊。”8月7日,周平庄村64岁的胡正英激动地说,“现在玉米正处于扬花、吐穗、灌浆时期,多亏了这场雨”。前期持续高温,日照强烈高温少雨,旱象显露。为打响抗旱保秋粮生产攻坚战,宿州气象部门人影队伍迅速行动、严密监视环流演变、重点加强天气研判、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6日13时开始至7日凌晨, 在埇桥区、灵璧、泗县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7日8时,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双重作用下,有效缓解旱情,为秋粮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秸秆禁烧帮农队
“秸秆焚烧,破坏土壤环境,影响秋粮生产。”郭张庄村孟攀书记乐呵呵的说道,“今年我们村里来了市、县、镇三级包保干部,往年是没有的”。为积极响应宿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切实做好秋粮生产和秸秆禁烧包保工作。市气象局抽调12名干部职工。由分管负责同志带队,一名干部职工包保一个行政村或一个社区。一线包保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在田间与群众肩并肩、心贴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在秋粮生产工作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亲民利民、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市气象局局长李红卫在看望一线包保干部职工时说,“我们要把秋粮生产和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大考场,以包保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截至目前,市局包保村镇和社区,实现“零着火点”,确保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