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一线】云南鲁甸震区的不眠夜
8月3日至4日,在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灾区气象部门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省、市、县气象工作者齐心协力,有的通宵坚守预报岗位,有的奔赴震中核心区开展现场服务,有的彻夜连续制作和发布气象服务材料,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全力做好抗震救灾气象服务。
3日16时30分,获悉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气象局局长程建刚立即拨通昭通市气象局局长张成稳的电话。在了解气象部门受灾情况后,程建刚强调,一定要确保灾区气象人员人身安全,省局将全力支持和指导昭通市气象局做好抗震救灾服务工作。随后,他分别致电省局有关单位负责人,针对启动应急响应、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做出部署。
应急服务保障分队开展现场气象观测。 王永明 摄
3日17时30分,第1期抗震救灾气象服务专报发出。18时20分,省气象局正式启动地震灾害应急Ⅱ级响应,并于次日10时50分将应急响应级别提升为Ⅰ级。有关州(市)及县气象局随即启动应急响应,工作组和现场服务小组立即赶赴震区开展气象服务。各级气象台站加强天气会商,发布地震灾区逐6小时滚动预报,并及时开展省、市、县三级决策服务群组服务。
4日1时,省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仍在紧张忙碌着,随时汇报最新的天气情况。值班首席预报员梁红丽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各岗位人员全部自觉到岗。
4日2时,昭通市气象局和鲁甸县气象局联合组建的应急服务小组将第一组自动站数据从灾区前线传回。服务小组在收集灾区现场气象数据的同时,还为当地的救援队伍、消防官兵、百姓随时提供需要的气象资料。由于身处震区最艰苦的位置,服务小组成员饿了就吃一点自带的干粮,累了只能席地休息,基本没有睡过觉。依据现场传回的气象数据,截至目前,昭通市气象部门已先后制作发布4期地震灾区专题气象服务材料和7期雷电及暴雨预警,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连夜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导入17万名鲁甸用户和20余万用户信息,分别在8月4日零点、2点、4点向灾区用户发送天气预报短信。“全网免费发布气象信息,意味着我们的气象服务差不多能提供给灾区每一个人。”昭通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友萍说。
在受地震影响严重的曲靖市会泽县,气象局应急服务保障分队赶到灾区,从8月4日1时起每小时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一次受灾最重的纸厂乡江边村现场天气实况资料,共制作发布3期灾区专题气象预报、10期灾区现场天气实况,并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受众有3.9万人次,还通过72块显示屏同时发布预报和实况通报,将灾区天气消息及时告知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