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研讨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新举措
与会代表参观富锦市长安镇气象信息服务站。
中国气象报记者任桂林 通讯员程远报道 8月19—20日,黑龙江省气象局在“三农”服务专项实施县、全国首批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县富锦市召开全省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就如何因地制宜强化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建设、直通式气象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气象和灾害防御服务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有关领导、省气象局副局长那济海、富锦市副市长杜国力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参观了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基地以及富锦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情况。
杜国力充分肯定了气象为农服务取得的成绩,他强调,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的依赖关系更加紧密和重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标准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已经从为传统农业的粗放型服务向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精细化服务方向转变。
那济海回顾了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服务“三农”工作取得的成效,要求充分认识提高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大意义,要以“三农”专项为抓手,加强气象保障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省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务院批准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省份,黑龙江省未来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开展改革试验,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实现“四化同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将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需求牵引,示范带动,精准精细,直通互动,科技支撑”的发展思路,在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手段、服务时效上下工夫,强化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建设。针对现代农业精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信息化服务的新特点,着力提高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由传统的农用天气预报、土壤墒情等气象为农服务方式,逐步拓展到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在传统气象为农服务手段基础上,更多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服务。更加注重气象为农服务的融入式发展,面向需求,建立专门的、点对点的产品提供和信息传送渠道,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将强化科技支撑,开辟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科研基地和平台,开展气象保障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研发,逐步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气象服务指标系统和数据库,形成为农服务新的基础建设体系,进一步探索“直通式”气象服务的方式、方法。
中国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指导专家组组长毛留喜、中国气象局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导专家组组长白静玉、中国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指导专家组副组长郭建平应邀出席会议,并分别从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现代化、大数据背景下农业气象服务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专题报告。为黑龙江省气象为农工作、适应现代化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广阔的思路。
会上,嫩江、五常、虎林和富锦局介绍了本单位“三农”专项工作,与会代表就当地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不足进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