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林与“威马逊”三天三夜的“搏击”
“尽管目前‘威马逊’距离钦州市超过80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13级,但通过分析研判各种气象资料,预计‘威马逊’还要继续加强,而且直奔广西沿海地区,将对我市造成严重的影响。建议钦州市以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去防御此次台风。”7月17日16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政府召开的防台风工作会议上,市气象局局长陈德林提出了建议。这次会议也拉开了钦州市抗击强台风“威马逊”的序幕。
早在7月12日,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在太平洋生成时,陈德林就严密关注它的动向。当7月16日“威马逊”发展成强台风穿越菲律宾进入南海后,陈德林就预计到这个台风将对钦州市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天16时30分,钦州市气象局进入台风Ⅲ级应急响应状态,从这一刻开始,陈德林投入到与“威马逊”三天三夜的“搏击”中。
7月18日8时30分,陈德林参加早间台风天气会商后,随即在全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上宣布:“‘威马逊’已经发展成超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达16级!台风应急响应级别将提升为Ⅱ级,全体人员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力以赴,严格执行台风应急预案,不留任何死角!”接着他就忙开了:通过电话向市领导汇报台风最新动态,仔细审核《重大气象专报》,安排各应急小组马上出发检查全市的气象信息显示屏、预警大喇叭、自动气象站及各种业务设备的运行情况,加固百叶箱等观测仪器,调试好发电机组并备足发电所需的汽油。布置好局里的准备工作后,他又马不停蹄地陪同市领导到沿海的几个乡镇检查防台风工作。
18日15时30分,“威马逊”已经以超强台风的强度登陆海南文昌,直奔广西沿海而来,市气象局将台风应急响应级别提升到最高,再次动员全体人员各就各位进入最高级别应急响应状态。陈德林更是铆足了劲,决心与“威马逊”来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
7月18日深夜,钦州市气象台会商室依然灯火通明,陈德林不顾白天随市领导奔赴沿海各乡镇指挥布置台风防御工作的劳累,依然坚持在岗带班,与预报技术人员一道进行紧张的会商,并随时通过手机短信向市领导报告台风的最新动态。7月19日3时左右,台风“威马逊”以中心附近风力达15级的强度呼啸而来,正面袭击钦州市,整个钦州顿时风雨飘摇。凌晨4时左右,狂风暴雨愈演愈烈,大量的树木、广告牌、电线杆纷纷倒下,全市供电中断,整个气象局也陷入了一片黑暗,只有几台连接了备用电源的业务电脑的显示屏还在“顽强”地闪烁着。陈德林沉着冷静地指挥技术人员拿出预先准备的应急灯和手电筒照明,继续监视台风动向和风雨实况,然后指挥后勤组开始应急发电。尽管后备电源提供的电力很有限,但气象数据仍然在稳定地上传下载,气象预警信息依旧被及时地发送到千家万户。
7月19日早上,“威马逊”在防城港市登陆以后,风渐渐小了,天也渐渐亮了。“陈局,你眼睛怎么这么红,有点吓人啊!”预报员小潘惊叫起来。“咳,没事的,中医说我肝经不好,一疲劳眼睛就充血。”陈德林被小姑娘问得有点不好意思。大家这才想起,陈德林已经两天两夜没好好睡过觉了。可此时,他还是不敢放松,知道台风过后,大雨又要来,接下来是更为忙碌的一天。
10时,陈德林赶去市政府参加台风处置部署会议。14时,回到办公室,同事帮打的午饭早已凉了,他顾不上这些,捧起饭盒三下两下吃完后,又继续开始和预报员进行会商,查看台风动向及雨情雨势。16时,他再次陪同市领导去检查灾情及灾后安置工作。21时,他回到办公室,晚饭又凉了,还是匆匆吃完,继续参加自治区气象局组织的天气会商。22时30分,他召集全体业务人员会商,要求大家继续加强对雨情雨势的监测,及时发布暴雨预警。
三天三夜的“搏击”,让陈德林清瘦的脸显得憔悴,但他知道这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