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长的三个“战场”
9月13日,特大暴雨袭击重庆市长寿区,该区气象局局长田凤国坐镇一线、不眠不休,将自己的“战场”从会商室转至水中。
当笔者走进田凤国的办公室时,看到桌上还放着一堆没来得及吃的胃药。
虽说洪水已经退去了不少,受灾群众也已被转移安置,但未来几天降水还将持续,区领导还在各受灾街镇蹲点组织救灾,田凤国哪能有半点马虎。连续多日没得到休息的他,眼睛红肿,一脸疲惫。在和笔者交流的过程中,他不时挠着颈部和腿上的红斑,那是被洪水浸泡后引发皮肤病所致。
说起9月13日救人一事,这个身高近180厘米的东北大个儿红着脸,显得十分腼腆,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做了每个当事人都会做的事。
当日9时左右,长寿区葛兰、石堰等镇迎来瓢泼大雨。田凤国与全局职工守在会商室,密切关注着降雨的分布情况和强降雨地区的雨情变化。城区雨势不大,而附近个别街镇却暴雨如注。不到一个小时,部分街镇降雨量已超过50毫米。一小时后,石安、天台等多个站点降雨量已超过80毫米,其中,安坪站的降雨量竟高达93.3毫米!这时,田凤国再也坐不住了,他当机立断,宣布启动暴雨应急响应,全局职工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他一边不断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一边指挥职工逐一给重点街镇领导打电话通报雨情,请他们注意降雨发展情况,及时转移涉险群众。一直忙到14时,连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的他又接到了区委常委、葛兰镇片区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张云平的紧急电话:“马上一起到受灾最严重的村社救灾!”
根据掌握的情况,毛家桥被淹,有村民被困。田凤国与张云平直奔受灾现场毛家桥而去。一路上,道路被毁,良田被淹,他们几经周折赶到毛家桥,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傻了眼:汹涌的河水打着漩涡,镇上已是一片泽国,还不时能看见水蛇在水中游动。四周的居民楼几乎全部被淹,被困的村民有的在想办法开展自救,有的见有救援人员来了焦急地挥舞着双手呼救。水声、喊声、小孩儿的哭声,交杂在一起,紧揪着田凤国一行人的心。比他们先到的几个武警战士已开始用冲锋舟转移村民,但因人手太少,洪水上涨又快,情况十分紧急。这时,张云平二话不说,脱掉鞋子,挽起裤腿,直接蹚进水中,一步一步向附近被淹的村民楼走去。别看田凤国个头大,其实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旱鸭子”。但面对眼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他什么也顾不上了,迅速向水中走去。
洪水在一点一点地上涨,刚刚才及腰的水现在已经没胸。每前行一步,田凤国就觉得脚下发软,胸口被压迫得难受。他们来到一幢二层楼房前,听到了一名妇女的呼救声。妇女怀中的孩子因为受到惊吓不停地哭闹。田凤国一行发现从正面无法挺进救人,便绕到屋后,从猪圈翻入,摸着墙根进入楼内,抱出受惊的孩子,扶出年轻的妈妈。
紧接着,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被困人员较多的楼房附近。面对不愿离开的被困群众,田凤国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乡亲们,我来之前认真分析了天气,这雨可是咱们长寿从未出现过的特大暴雨,而且未来几天还会继续下。如果现在不走,后果将不堪设想。请你们不仅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为了家人的期盼考虑一下,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吧。”村民们听后,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开始有序地撤离。随后,田凤国他们还在附近救出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两位老人相依为命,无人照顾,其中一位还瘫痪在床,行动不便。在底楼已全被淹没的情况下,田凤国一行与武警战士在两栋楼房之间搭起了一块跳板,才艰难地把两位老人送了出去。在李家湾,田凤国一行与武警战士共救出43名被困人员。
搜救完李家湾,他们又转战葛兰镇葛兰村清风桥,那里的工业园里还有20多名工人因当时正在生产,没能及时撤离。就这样,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
直到当日20时30分左右,救援工作才暂告结束。一放松下来,饥饿、寒冷、疲倦、困乏的感觉一拥而上,包围着没吃午饭、饥肠辘辘的田凤国。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小饭馆,大家准备饱餐一顿,结果发现,因为水灾,饭馆里已没菜了。于是,田凤国一行加上武警战士共20多人只吃到了这样一顿“丰盛”的晚餐:两盘青菜,一盘咸菜,外加一钵面条。这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田凤国又接到了救灾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放下饭碗,他又立即赶往下一个“战场”——会场。
22时30分,田凤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了单位。他真想马上躺下好好休息一会儿,可临走时区领导语重心长的话语又在他耳边响起:“凤国,回去后好好会商一下,看看这雨究竟还要下多久。明天要更准确、更精细地做个全面汇报。”于是,他又来到会商室,和预报员一起继续分析天气。
在他把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结论逐一发给区领导后,已是9月14日凌晨。这时的田凤国,终于回到了家。反复湿过几次的衣衫此时早已干透。这一夜,他和衣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