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装备保障人员:气象数据的安全卫士
7月17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浙江省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急匆匆地赶到位于象山东南方向大约25海里处的北渔山岛。他们此行是为了排除岛上自动气象站的设备故障并进行维护升级。维修人员一行4人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后,从象山石浦港再转乘渔轮,经过近3个小时的航行,一路迎风破浪,克服晕船的困难,终于抵达北渔山岛。
船刚到岸,小伙子们立刻忙碌起来,采集箱立柱、太阳能板、工具箱、笔记本电脑……一件件搬运下来,忙得不亦乐乎。由于海风侵蚀,太阳能板的支架和百叶箱横臂已经腐蚀断裂,他们马上对其更换。折腾了大半天,备件终于全部换上,保障人员拿出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主采集器又进行程序升级。一天下来,小伙子们都被晒得像熟透的苹果一样浑身通红,有的人手臂还脱了一层皮。
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与县局兼职保障人员组成的保障队伍,负责着全市近300套自动气象站、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负氧离子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高塔等探测设备的保障工作。装备保障工作机动性高、技术性强、工作强度大。无论是320米高的铁塔还是几十公里外的海岛,无论数九严寒还是炎炎烈日,一旦出现问题,装备保障的技术人员必须尽快赶到现场,解决问题。炎炎烈日下,他们扛起风杆,用汗水保障数据的及时和准确上传;冰凉雨水中,他们为仪器遮雨,打着哆嗦坚持把故障排除;三百多米的高塔上,他们克服恐高心理,进行高空作业维修探测设备;对于颠簸的山路和风浪中的呕吐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工作虽然辛苦,但当看到仪器恢复正常,数据及时传输的那一刻,成就感和满足感瞬间冲淡了疲劳,弥补了一切。
2012年台风“海葵”在宁波象山登陆。在距离台风登陆点最近的象山县石浦气象站,狂风暴雨肆虐,平均风力达11级。此时观测员根本无法正常站立。迎着肆虐的狂风,石浦气象站的郑仁良和同事数次手扶观测场围栏,顶风冒雨艰难地巡视设备。疾风骤雨中,举步维艰,他们一人拉着围栏,一人腰缠绳子,相互拉扶,保持平衡。他们迈着蹒跚的脚步,首先检查了固定风杆的拉锁有没有松动,接下来又一步一步移动到风杆不远处,巡视风杯、风向标是否在狂风中受损,再一一检查了雨量筒、百叶箱……平时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作此时却进行得异常艰难;穿着雨衣的他们也被淋成了“落汤鸡”。确认了设备仪器运行稳定后,他们还需要确保数据上传的畅通,保证气象要素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递到预报员手中。当得知石浦站备用3G无线通信设备故障时,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的傅伟忠二话不说,冒着生命危险将设备送往一线,保障了应急数据传输。
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是观测系统稳定运行和观测数据质量保证的基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勤奋耕耘,默默奉献,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使每一个仪器都运行正常。